重庆晚报12月27日报道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,美国主流院线将在2013年年底停止放映胶片电影,西欧将在2014年年底完成,这意味着迄今100多年的胶片电影将彻底退出电影院,成为艺术剧院的珍藏。昨日,重庆晚报记者对行业人士进行了采访,得出的结论是“影片会更清晰,成本也会更低,但电影票不会降价。”
成本节省千万但不会降票价
胶片电影过渡到数字电影,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院线。重庆保利万和院线的相关负责人何影彬告诉重庆晚报记者,以前的胶片拷贝,每个成本大致在1万元到2万元,以《金陵十三钗》为例,全国院线的拷贝至少有5000个,按照胶片的价格计算,这一笔钱至少达5000万。而数字电影则不然,数字电影拷贝的原理和家里用电脑拷贝电影的原理相同,只是增加了一个高科技的加密措施,硬盘每次用完之后是可以回收的,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大减,仅是这一项,全国院线节约的成本总和就上千万元。不过遗憾的是,这部分节约出来的成本,并不会惠及到观众,何影彬说:“现在的电影票价是基于数字电影的成本制定的,因为目前数字电影已经是电影院放映的主流。”
数字电影让观影效果更佳
眼睛挑剔的观众,会质疑数字电影的放映效果,比如色彩饱和度不如胶片电影,认为看胶片电影会更有画面质感。在电影编剧、著名影评人程青松看来,在画面的景深等方面,胶片电影的确更好一些,但普通观众的眼睛很难去区分。何影彬则介绍,在数字电影技术刚刚运用的时候,其输出的分辨率为2K左右,而胶片电影的输出分辨率相当于4K,数字电影的精细度差于胶片。但随着技术的革新,8K的输出分辨率正在成为主流,也就是说,现在数字电影的分辨率比胶片还高2倍。UME影城宣传负责人林洁和何影彬的观点也相同,她认为,现在的数字电影在色彩饱和度、亮度等方面,都是远远高于胶片电影的。随着数字电影质量的提升,观众也会有更好的视觉享受。
中小投资电影更有空间
目前正在上映的一部大片的电影行销人员唐先生则指出,对于制片方而言,影片所有素材数字化之后,降低了购买底片以及冲洗的成本,但实际上在后期制作环节,数字化仍有许多工序要处理,这部分成本才是最高的,因此真正改变的部分不在制片成本上,而是整个运作中因为少了底片,运作效率较高;少了搬运、冲洗的过程,对于中小型投资的电影,有更多的自由度。程青松也认为,电影制作的主要成本目前在演员的片酬、特效制作等方面,对于整体成本核算而言,使用胶片还是使用数字拍摄,对剧组的影响其实微不足道。
胶片拍摄演员容易入戏
尽管业内人士对数字电影的来临,大多持支持态度,但就演员而言,对数字电影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。在电影《遍地狼烟》中出色发挥的何晟铭就表示,胶片有不可复制性,一旦出现NG,其拍摄用的胶片就算报废了,因此胶片拍摄会让演员比较容易入戏,情绪、状态都更容易到位。反之用数字摄像机拍摄,拍不好可以把内容洗掉重来,演员的状态就很难调整到最佳,在他看来,“艺术的不可复制性”恰恰是胶片最大的优势。何晟铭还透露,业内很多导演还是愿意用胶片拍摄,只是在后期转成数字拷贝提供给院线,《遍地狼烟》的摄制也是如此。
(责任编辑:new) |